转载||贾晓九: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推动慈善社工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慈善社工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慈善社工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引领慈善社工力量健康有序发展,慈善社工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慈善社工事业提出了新希望,我们要深刻领会指导思想、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奋勇担当使命责任,推动中国特色慈善社工事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开好局、起好步。

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的慈善社工工作的使命责任

    深入领会发展慈善社工事业的重要意义。发展慈善社工事业是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发挥第三次分配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补充作用,有利于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和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慈善社工事业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当前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客观存在,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发挥慈善财产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扶贫、济困、优抚等方面的作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对于帮扶困难群体、解决群众关切、切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慈善社工事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发挥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在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体、联络动员群众方面的作用,对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坚持慈善社工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慈善社工事业的最大优势,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作为健康有序发展的行动指南。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慈善社工事业的鲜明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努力落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是新发展阶段慈善社工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慈善社工事业新发展格局。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慈善社工事业的发展目标,要坚持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破除制约慈善社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慈善社工事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统筹发挥慈善社工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的作用是慈善社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慈善社工事业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加强第三次分配领域内部政策的体系建设和顺畅运行,加强慈善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优抚安置制度等制度的集成效应,加强慈善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税收政策、社保政策等政策的协同效应,加快推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第三次分配力量的融合发展。

    准确把握慈善社工事业发展的客观形势与目标定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慈善社工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具备了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对发展慈善社工事业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慈善社工事业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找准定位;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中找准定位;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中找准定位。

认真落实“十四五”时期慈善社工工作的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慈善社工事业新发展格局,推动慈善社工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的衔接,助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要重点完成“五项任务”。

    一是进一步完善慈善社工制度。积极推动和参与慈善领域相关立法修法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好“十四五”时期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福利彩票的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推动慈善社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进步。

    二是进一步完善慈善激励机制。推动完善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和落实金融、土地、教育、慈善信托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慈善行为记录和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大型企业、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群体、普通人的捐赠和志愿服务热情,扩大慈善事业的群众基础。

    三是进一步完善慈善监管体系。以慈善组织为重点,建立更加完备的慈善综合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联合执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善”“依法行善”;增强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加快推动信用监管发挥作用。

    四是进一步完善慈善创新机制。突出创新引领,运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成果,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创新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管理、加快推进更加绿色健康新游戏上市等工作,实现全民慈善、便民慈善。

    五是进一步完善社工发展体系。贯彻落实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精神,指导督促各地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通过普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助力打通国家兜底性民生保障政策和社会治理政策“最后一米”,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与问题、促进社区融合、增进社区和谐、满足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围绕全方位培养人才的要求,实施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服务能力。打造社会工作品牌,培育发展有专业、有影响、高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指导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

(作者系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


编辑: admin